服务热线:400-002-3366
产品

新闻

诚拙视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诚拙视点 > 12月份票据市场走势研...

12月份票据市场走势研判

【诚拙视点】票据电子化互联网化势在必然,但风控仍是基石(票据赚大钱还得靠玩授信经营风险,包括玩商票绑定信用)。不学习不创新也能轻松赚钱的时代正在逝去。


11月份票据市场在几家资金大行的强力拉动下,利率再次下行约30BP,轻松击穿3.0%整数价位,创2010年来价格新低,尤其在11月下旬,出现了6个月和1年期票据价格与资金价格倒挂约20BP的少见现象,但市场仍然乐此不彼。究其原因,一是资金大行成本相对较低,为了快速获得票据资产,大跨度拉低市场买票价格,二是市场供需矛盾加大,年底企业和银行出票量减少,而补充到期票据资产和新增资产配置的需求量却在增加,三是市场参与机构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判断继续走低,或储备票据资产或进行错配套利,四是大部分票据机构今年利润完成尚好,通过买入长期限资产进行利润转移交易,而对当期市场利率不太敏感。

12月份是今年收官之月,银行票据机构将多以调控为主,如调控信贷规模、调整风险资产、调节年底利润等,而中介机构和中小做市商则希望12月份市场利率有反弹的机会,抓住一波行情再赚一把或为明年储存一些高息资产。根据前几年的市场表现,12月份确有一些市场机会,或是规模原因,或是资金紧张,或是资本超标,但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这几个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都在弱化。首先看规模,前10个月信贷投放已超过去年全年,而10月当月投放则大幅下降创近年新低,同时还取消了存贷比的管理,表明监管部门对规模的管控已不再象前几年那样严格了,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甚至有鼓励商业银行多放贷的嫌疑。其次看资金面,今年以来5次降息、4次降准,并配以逆回购、SLOMLF等货币市场工具运用,放水节奏和力度近年少见,市场流动性一直维持在宽松有余的状态,相信12月份不会有突然收紧的可能。再看资本状况,商业银行每年都有风险资产增长计划来对应监管要求的资本充足率,而消耗资本较多的业务主要是贷款和承兑等高风险业务,从各家商业银行1011月份贷款投放和票据操作动向来看,贷款还应该有较大的投放空间,说明风险资产的增长计划并没有充分用足,因此,资本在12月份也不会成为制约投放的问题。综合上述分析,今年12月份可能难现前几年票据市场的盛况,甚至可能延续11月份市场对票据资产争抢的局面,即使有少数机构有调控的需求,也会很快被市场消化,但从目前长期限票据价格与资金价格倒挂、短期资金价格基本稳定的格局来判断,12月票据市场仍存在有20BP左右小幅波动的可能性。

2015年是电子票据高速发展的一年,未来电票逐步替代纸票将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央行近日公布的三季度支付结算数据表明,今年三季度电票出票、承兑、贴现、转贴现量同比分别增长73%73%119%287%,市场流动票据中电票占比已经达到30%,这个比例与2013年相比翻了2番。电票近两年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未来能否彻底替代纸质票据?这些问题可能是广大票据从者关注的重点。

 电票业务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应该是近两年信贷规模的逐步宽松,2014年初到今年10月底,金融机构占贷款规模的票据融资余额从2万亿快速上升到4.5万亿,翻了一番多,而2010年至2013年底4年间票据融资余额一直在1.7万亿-2.2万亿之间徘徊。去年和今年两年期间,票据资产从买入返售和票据同业投资科目中大量返回贷款科目,为商业银行在存量票据中用电票置换纸票提供了大量规模资源。尤其是国有资金大行,直贴及买断票据多为持有到期很少用于交易,因此其更侧重于选择操作风险低、交易快捷便利、管理成本低的电子票据。在出票及承兑环节,央行电票管理办法为融资性的债权债务关系留有空间,因此一些准融资票据如政府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大量签发电银、电商,再通过各类保理公司进行贴现融资,已成为业内公开认可的模式,商业银行多是顺水推舟,既通过一年期电票获得长期稳定的保证金存款,也可以一次性收取一年期限的承兑手续费,在市场利率下降通道里还可以锁定收益防范利率风险。可以看出,在监管政策的有效空间里或默许支持下,企业和商业银行均乐于使用电子票据,电票规模迅速扩大、占比快速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

 未来电子票据能否完全替代纸质票据呢?这个问题一方面要看市场发展的情况,但关键还得看人民银行总行的态度和决心。在信贷规模持续宽松的背景下,或者票据资产能从贷款科目分离,或者放开融资性票据,这个过程中电票的占比会逐步提升,预计3-5年后这个比例会达到70-80%的峰值,但一些偏远地区、小微企业、中小金融机构或因各方面原因仍需沿用纸质票据,因此,电票发展到一定的占比后会相对稳定,纸质票据或象纸质存单、存折一样仍有稳定的使用群体,从需求的多样化来说其仍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但如果央行在电子票据占比达到较大比例后,或融资性商业本票开放后,硬性要求商业汇票或商业本票必须全部以电子形式存在,并从政策法规方面予以规范,那么少数纸质商业汇票需求或创造条件改用电子票据,或寻求其他替代工具,可能对市场贸易或交易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源:票据视界

上  一 篇目    录下  一  篇